像 Zyn 這類的尼古丁產品,已迅速成為煙草商的獲利支柱,並在年輕族群中人氣飆升。儘管加州在大幅降低吸煙率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這股趨勢在本州也不例外。過去一年中,青少年使用口服尼古丁袋的比例幾乎翻倍。1 煙草公司之所以轉向尼古丁產品,是因為他們早已看出未來趨勢:隨著公共衛生政策的推動、大眾對吸煙危害認知的提升,以及香煙銷量和吸煙率的持續下降,煙草產業的利潤多年來不斷萎縮。在美國,製造香煙很快將變得無利可圖。2 面對這場商業危機,煙草業高層的公開回應是:尼古丁產品不但可以填補香煙留下的市場空缺,還能讓他們藉著「假裝解決」自己造成的公共健康問題來賺錢。3

「我對過去封存的[煙草]產業文件的研究顯示……他們認為,為了持續最大化利潤,必須營造出一種『對社會負責責』的企業形象。」
我對過去封存的產業文件研究後發現,這些公司早在 1990 年代末就已開始部署策略,以新產品吸引下一代使用者、挽回流失的利潤。當時煙草業巨頭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已經認定,僅憑自己作為全球最大的香煙製造商,已不足以維持市場主導地位。4 他們認為,若想持續最大化利潤,就必須建立一種「對社會負責」的企業形象。然而,為了創造這種假象而不影響營收,菲利普莫里斯大舉收購競爭對手,同時推出被宣稱為戒煙工具的電子煙與口服尼古丁袋,企圖一邊獲利、一邊讓人誤以為他們是幫助解決煙害的一分子。
煙草商如何透過行銷手法誤導大眾?
為了重塑企業形象,煙草商依賴於兩大欺騙手法。首先,他們試圖將煙草與尼古丁切割,營造出一種錯誤印象,讓人以為非煙草來源的尼古丁產品危害較小。5 接著,他們以這個謊言為基礎,進一步推出一系列「偽藥品級」的產品,企圖以此規避煙草法規的約束。這些產品在提交給監管機構時,被宣稱具有協助戒煙的醫療用途;然而,從其廣告中採用的糖果口味與派對風格的宣傳手法來看,這些產品實際上的行銷對象,無疑就是青少年與年輕族群。67
煙草商已轉變策略,試圖讓大眾相信真正的問題是煙草中的所謂「雜質」,例如焦油與其他添加物,從而刻意忽略早已有研究指出:尼古丁本身就是一種有毒物質,對健康構成根本性的危害。8 尼古丁會大幅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而心臟病是吸煙者死亡率高於肺癌的主因之一。910 在加州,18 至 25 歲年輕人的電子煙使用率為 12.1%,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11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代人正是青少年電子煙流行高峰期就讀國高中的族群,進一步證明這些產品的目的是吸引新使用者入門,而非協助現有使用者戒除尼古丁。12
真相是:沒有任何一種商業用尼古丁產品是安全的
尼古丁即使不含燃燒煙草成分,仍具有極強的成癮性,並會引發各種健康問題。13 它會令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8 它更會加劇焦慮、憂鬱、情緒起伏與易怒等心理症狀。14 若攝取過量,甚至可能引起嘔吐、腹瀉、極度疲倦、震颤與血壓升高。15 更嚴重的是,尼古丁會永久改變發育中的大腦結構,使人更容易對各種物質或行為上癮。8
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核准多種療法,可協助尼古丁成癮者戒除,例如尼古丁貼片與處方藥物。這些產品都需通過嚴格的安全審查程序,設計為循序漸進的減量使用,且其目的並非為了無止境地獲利。16 然而,煙草商卻將電子煙與口服尼古丁袋包裝成「醫療產品」,蓄意混淆那些真正想戒煙的民眾,同時讓原本從未接觸過任何煙草產品的青少年也因此染上癮癖。
煙草商隱瞞了他們同時造成了吸煙與青少年電子煙這兩場流行病的事實,並從這個成癮與痛苦的循環中雙重獲利。儘管其推出的新產品(如口服尼古丁袋、加熱煙等)尚需更多長期健康風險研究,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這些未經充分測試的產品,絕非為了終結煙草產業而存在。它們的目的,不是解決煙害問題,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延續煙害。
如果你或你所關心的人正面臨尼古丁成癮的困擾,加州提供免費且個人化的戒煙資源,協助你徹底戒除尼古丁。請造訪ASQ-Chinese.org了解更多。
撰文者:Yogi Hendlin 博士,環境哲學家與公共衛生科學家
Yogi Hendlin 博士是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共融繁榮動態研究中心」(Dynamics of Inclusive Prosperity Initiative)與「哲學學院」(Erasmus School of Philosophy)的助理教授,並曾在三藩市加州大學從事長達二十年的煙草控制研究。